不少人根据油的外观和人的手感来判断,如颜色深的则认为粘度较大,或用手摸油感觉较粘手就认为粘度较大,更有甚者有人认为拉丝油的粘度大,这些判断都是不科学的。
有些用户还根据使用后废油的状态而主观判定所用机油的粘度大小,如有些司机反映换油时将废油放出,废油“哗哗”地流下,一下子流光,好似水一样,就认为所用机油粘度很低,其实是不正确的。
机油使用后在热车状态放出,因为温度的存在会比常温时显得稀些,同时车况不佳窜入燃油也会稀释机油。
另外选用多级油,经使用剪切后会变得稀些,这都是正常存在的现象,以此判断选用的油稀是没科学依据的。
油品粘度的大小是需经过粘度仪测定才能判断的。
42加仑,合159升
一开始一群资本主义企业家盗采地球表层石油时使用容量大小不一样的桶,各国征税的计量标准和公布价格所采用的计量单位当然也无法一致,国内尚可,当各国石油经销商提货时,就有统一每个油桶容量大小的迫切需要,后来听说是由石油输出国组织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采用的标准化的42升加仑的油桶为标准石油桶,经过欧美各国石油商人协商一致确定标准石油桶容量是42加仑,合算为159升。
国际上一桶原油的标准容量是42加仑(美制加仑),约合159公升。 单位“桶”的来历:石油交易以1桶为准,初期没有统一的标准规格。盛装石油的木桶大的有50加仑(加仑为另一种容积单位,每加仑为3.785公升),小的只有30加仑,以40加仑及42加仑为多,但以40加仑为最通用,大家也逐渐朝这规格靠拢。1870年,洛克菲勒成立标准石油公司时,大量使用自家生产的木桶,自立交货规格,把1桶定为42加仑,而且把木桶喷成蓝色以表示与其他厂家的区别。在当时,石油的交易是以桶为单位,各家油商向不同的油厂提油,所提领的每桶数量都不一样,这对政府而言,要公告价格与收税也没有标准,所以要定一个标准量的桶,对各方来说都变得很迫切。美国在1876年内战前,采取了英国商人和美国商人都能共同接受的一个标准,制定 42加仑为1桶。 单位换算: 1加仑(美)=3.785 412升 1桶=42加仑
油价上涨幅度等于目前油价减去比较期油价,除以比较期油价
百公里油量总价的计算方式:
1、车行100公里的油耗×当时的油价=百公里行车油价。例如:8.3L(百公里油耗)×7(油价)=58.1元。
2、加油金额÷行驶历程×100=百公里油价。例如:360(空油箱加油价格)÷600(行驶公里)×100=60元。
用这种方法的测定值比较接近实际值。美国汽车工程师学(SAE)制定了SAEJ10926道路循环试验规范,被广泛采用。这一规范包括四种不同的循环:市区、郊区、市际(55Mile/h)和州际(70Mile/h),再用此值计算出油耗。计算公式:X=a*经济车速/b,a为百公里油耗,b为测定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如何判断一波原油行情的大小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