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出现的前提是 足值货币,(如金银双本位制)人民币、港币、澳元 都是不足值的纸币。
中国四种货币指人民币、港币、澳元、新台币,拥有四种货币是因为历史原因造成的。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的辅币单位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流通的人民币,主要是1999年、2005年、2015年、2019年、2020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
货币分为实物货币、代用货币和电子货币三类。
实物货币是以金属或纸张等实物形式作为价值媒介的货币,如现金;代用货币是指不能直接使用,但可代替实物货币进行交易的货币,如支票、银行卡等;电子货币则是基于电子技术实现的一种数字化货币。
实物货币的出现,是古代社会交换媒介的演变;代用货币是为了解决实物货币交易的不便,逐渐形成的;电子货币则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解决了实物和代用货币存在的实体交换的限制,也带来了许多便利和风险。
根据货币产生发展的过程,可将货币分为四类:、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现在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种类繁多,名称各异。从国际贸易的支付角度来看,可大体分为两类: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又称可兑换货币。这种货币的持有者可以将其兑换成任何其他国家的货币而不受任何限制。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中关于货币自由兑换的规定,这些国家的货币被认为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其中主要有,美元、英镑、徳国马克等。
货币分类如下:
1、硬币:一种小面额的辅币。它是铜质的、铝制的或是镍质的等。
2、纸币:一种法定货币,是政府强制流通的货币。纸币发行的基本权力为政府所有,具体由中央银行掌握。
3、存款货币:指可以随时提取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它也称为需求存款。
4、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在一定时间以后才能提取的可以获得利息的存款。这些存款虽然不能以开支票的方式使用,但通常预先通知银行可以把它转换成现金。另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的可转让提款单(NOW)以及自动转移服务(ATS)缩小了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差别。这种差别缩小的结果使得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也成为一种货币。
5、准货币:指能够执行价值储藏职能,并且易于转换成交换媒介,但本身还不是交换媒介的资产。例如,股票和债券等金融资产就是准货币。
6、货币替代物:指能够暂时执行交换媒介职能,但不能执行价值储藏职能的东西。例如,信用卡就是一种货币替代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如何看待港币 澳元 新台币现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