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1.
中国银行现在在几个国家已成为人民币清算行。
2.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中国银行全力支持人民币国际化,加深与沪港的金融合作,优势互补,增强活力,合作共赢,紧紧围绕两地的金融需求,加强金融创新,改进金融服务,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贸易结算中人民币使用范围扩大,离岸本币市场建设初具规模,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初始条件已经较为成熟,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进入冲刺阶段。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首先,我国目前仍然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较大,很容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冲击。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及时扩大内需,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次,国内金融体系比较脆弱,一旦金融体系放开,大量虚拟的金融衍生工具所引致的资本交易额会远远超过国际货物贸易额,如果不能很好地管控国际游资的投机行为,会给金融体系带来极大危害。此外,随着中国逐步放开资本账户,要想维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必须减少不必要的外汇干预。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汇率波动将是一种常态。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政府在2009年提出的一项战略目标,旨在推动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和交易,并逐步将其作为国际贸易与投资、外汇储备和跨境支付等领域中的重要货币之一。此举旨在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自2009年以来,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其中包括签署跨境货币互换协议、设立离岸人民币市场、发行海外离岸人民币债券等。
管涛,系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 2009年,我国启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2015年1月,我国央行首次正式提出“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 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9年,我国GDP占全球17%以上。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18.3%,预计全年GDP增速将达到8.5%左右,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增速最高的国家。
是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提出的。
2022年12月11日,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中国全球经济治理 50 人论坛、《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是“高水平对外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会议特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发表了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并经本人确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民币如何国际化 摆脱美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