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线的计算周期分为短期均线(如5日、10日)、中期均线(如20日、30日〉和长期均线(如60日、120日〉3种。
均线的计算又分为算术移动平均线、线塱加权移动乎均线、阶梯形移动平均线、平滑移动乎均线等多种,最为常用的是下面介绍的算术移动平均线。
所谓移动平均,首先是算术平均数,如1~丨0共10个数字,其T均数便是5.5;而移动则意味着这10个数字的变动。假如第1组是1~10,第2组变动成2~11,第3组又变为3~12,那么,这3组平均数各不相同。而这些不同的平均数的集合,便统称为移动平均数。其计算方法如下:
日平均价=当日成交金额+当日成交股数。
5日平均价=(当日平均价+前4日平均价x4)+5。
10H平均价=(当日平均价+前9日平均价x9)+10D
30日、72日、13周、26周等平均价计算方法类推D
由于这种计算方法比较麻烦,因此现在多采用收盘价来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MA=(P,+…+Pn>+N
P为每日收盘价格,N为日数。
均线角度指的是均线的斜率,通常用来分析价格趋势的变化,其计算公式如下:
简单移动平均线的角度计算公式:均线角度 = ataN((今日收盘价 - N日简单移动平均价) / N)
其中,ATAN()是反正切函数,今日收盘价是指当天股票的收盘价格,N为均线周期数。
指数移动平均线的角度计算公式:均线角度 = ATAN((今日收盘价 - N日指数移动平均价) / N)
其中,ATAN()是反正切函数,今日收盘价是指当天股票的收盘价格,N为均线周期数。
以上公式中,斜率为正数表示股票价格上涨趋势,斜率为负数表示股票价格下跌趋势,斜率越大表示趋势变化越剧烈。需要注意的是,均线角度只是价格趋势变化的一个指标,不能单独作为买卖股票的依据,还需要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和基本面分析来进行综合判断。
1,5日均线就是把5天的点位加一起除以5就是所说的5日均线的点位。
2,要说为什么能算出来下周一或者下一个交易日的点位。
3,就再前四天已知的收盘点位上再加一个今天的收盘点位除以5就成了,因为下一个交易日的开盘点位和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点位差不了多少,所以就算差个几个点的话,除以5出来以后也就差不了几个了。 均线越长的算出来就越接近。 均线扣抵是基本功,比如5日均线,样本永远是5根K线,进来一根扣抵5天前的一根,用当天收盘价减去5天前的收盘价除以5得出平均每天下跌或上涨多少点,如果是左低右高就是均线向上,左高右低自然均线向下,如果左边的价格比右边价格价格高很多对于5日均线 来说就会急速向下,反过来就是急速向上,基本功很简单实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